《大学体育1(舞韵瑜伽)》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理论 |
课程属性 |
必修 |
||
课程名称 |
大学体育1(舞韵瑜伽) |
课程英文名称 |
College Sports 1(Dance Yoga) |
||||
课程编码 |
H32B002D |
适用专业 |
本科一年级 |
||||
考核方式 |
考查 |
先修课程 |
无 |
||||
总学时 |
30 |
学分 |
1 |
理论学时 |
30 |
||
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实践学时/上机学时 |
30 |
||||||
开课单位 |
通识教育学院 |
二、课程简介
舞韵瑜伽是面向大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体育必修课。舞韵瑜伽是集体育、美育为一体的艺术展示类项目,它在众多休闲体育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社会作为一种塑身、美体的健身方式和缓解精神压力的辅助治疗练习。本课程主要讲授瑜伽基本理论知识、瑜伽呼吸法、瑜伽体式正确练习的方法、舞韵瑜伽的教授等内容。介绍舞韵瑜伽的编排原则,音乐的节拍分布、部分相关舞蹈动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瑜伽体式的同时掌握舞蹈动作衔接等技术,部分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舞韵瑜伽知识组织校内瑜伽表演。旨在通过瑜伽项目的课程学习,达到按摩内脏器官、拉伸筋骨、追求身体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合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升自信的乐观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
支撑毕业要求 |
|
知 识 目 标 |
目标1: 了解瑜伽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分类;由繁到简掌握瑜伽体式及舞韵动作的动作要领;能巧妙结合心理及饮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
综合素质能力 |
能 力 目 标 |
目标2: 能够由简到繁熟练掌握相关瑜伽体式;能结合音乐及舞蹈完成1-2套舞韵瑜伽;能够运用所学进行简单的队形编排及表演。 |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
综合素质能力 |
素 质 目 标 |
目标3: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调节情绪,养成乐观的心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自信,提高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
综合素质能力 |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
教学模块 |
学时 |
主要教学内容与策略 |
学习任务 安排 |
支撑课程目标 |
基础理论 |
2 |
重点:了解体育起源,体育形态、健康常识,基本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及康复手段。 难点:了解自身机体,制定适合的健身计划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思政元素: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班级群提前发送体育相关视频预习,课程上讲解辅以启发式提问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
课前:预习 课堂:引入—新授—总结 课后:复习 |
目标1
|
瑜伽呼吸法 |
2 |
瑜伽呼吸法 重点:掌握瑜伽呼吸法的分类 难点:有意识的呼吸控制以平抑情绪波动,找到平静强大的内心自我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对比日常呼吸,指导学生互相通过手掌辅助,感受不同部位呼吸方法的区别;在舒缓音乐的背景下,结合教师语音口令引导进行瑜伽冥想。 |
课前:预习 课堂:引入—新授—练习纠错—总结 课后:复习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瑜伽体式法 |
8 |
瑜伽体式 重点:由简到繁学习瑜伽体式的动作要领 难点:通过体式学习提升平衡柔韧等身体素质,同时能够结合呼吸及冥想,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作要领,教师讲解示范时结合多媒体图片及动画展示直观了解瑜伽解剖学原理;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并进行语言引导与激励,提升练习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练习兴趣。
|
课前:自学、预习 课堂:回顾—引入—新授—练习纠错—总结 课后:复习 |
目标2 目标3 |
舞韵瑜伽成套动作
|
8 |
舞韵瑜伽 重点:舞韵瑜伽成套动作中瑜伽体式动作的准确性 难点:舞蹈动作的衔接;呼吸瑜伽体式及舞蹈动作的结合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扎实认真的学习精神
教学方法与策略:观看多媒体基本技术视频慢动作,结合教师讲解示范, |
课前:自学、预习 课堂:回顾—引入—新授—练习纠错—总结 课后:复习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教学比赛 |
2 |
重点:学生根据所学的瑜伽技术内容进行小组赛及校内瑜伽表演(校运会开幕式、文艺晚会、社团联合会等) 难点:各项技术的运用以及默契配合意识、自信及表现力的培养
思政元素: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规则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小组赛可按照专业或者学号分组,通过讨论比赛队形及配合方式进行比赛,其他学生可以作大众评委给出比赛分数取平均分;校内表演则需要大家集体团结,整齐统一且有表现力的完成表演。 |
课前:预习 课堂:回顾—分组比赛—纠错总结 课后:复习 |
目标1 目标3 |
身体素质 |
4 |
重点:基本身体素质提高,身体质量提高 难点: 身体素质练习枯燥,学生难以坚持。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对强健体魄的追求。
教学方法与策略:身体素质练习比较枯燥,多结合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进行,练习方式尽量多样化,积极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 |
课前:自学、预习 课堂:回顾—引入—热身—身体素质测试—总结 课后:锻炼 |
目标2 目标3 |
考查 |
4 |
重点:考核技术的熟练和稳定程度
难点: 如何克服学生面对考试时的心理紧张 |
|
目标2
|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及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本课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成绩、技术考试等三个部分组成。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采用百分制。学生无故旷课,一次扣20分;上课迟到、早退,服装不符合要求,一次扣5分;事假一次扣10分;病假不扣分(须有病历或检查证明,否则按照事假处理)。无故旷课两次以上,或者因任何原因未能完成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能参加最终考试。
2、身体素质(占总成绩30%)
附表.男1000米(女800米)跑评分标准(单位分.秒)
|
100 |
95 |
90 |
85 |
80 |
78 |
76 |
74 |
72 |
70 |
男 |
3'17" |
3'22" |
3'27" |
3'34" |
3'42" |
3'47" |
3'52" |
3'57" |
4'02" |
4'07" |
女 |
3'18" |
3'24" |
3'30" |
3'37" |
3'44" |
3'49" |
3'54" |
3'59" |
4'04" |
4'09" |
|
68 |
66 |
64 |
62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男 |
4'12" |
4'17" |
4'22" |
4'27" |
4'32" |
4'52" |
5'12" |
5'32" |
5'52" |
6'12" |
女 |
4'14" |
4'19" |
4'24" |
4'29" |
4'34" |
4'44" |
4'54" |
5'04" |
5'14" |
5'24" |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考核 模块 |
考核内容 |
主要 题型 |
支撑目标 |
分值 |
成套动作展示 |
所学成套动作的准确完成度、协调度、熟练连贯度、节奏感及表现力程度 |
技能考试 |
目标2、3 |
100 |
技术考试(占总成绩50%):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和分值分配情况请见下表:
成套动作展示:
考试方法:2-3人一组,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学期所学舞韵瑜伽成套动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准确度、连贯度、节奏感、协调性、表现力打分,每人两次考试机会。
评分标准:百分制
分值 |
|
100-90 |
技术动作正确、熟练,能控制呼吸,并且呼吸与动作完美匹配、节奏感强,表现力优秀。 |
90—85 |
技术动作正确、流畅,呼吸控制较得当,呼吸与动作匹配,表现力良好。 |
85—70 |
动作技术基本正确能独立完成,呼吸与动作配合基本得当。 |
70—60 |
动作技术基本能独立完成、不连贯、呼吸与动作配合混乱,无表现力。 |
60分以下 |
动作技术不正确、不能独立完成、不连贯,不能控制呼吸,呼吸与动作不能匹配,无表现力。 |
序号 |
教学安排事项 |
要 求 |
1 |
授课教师 |
职称:讲师 学历(位):硕士研究生 其他: |
2 |
课程时间 |
周次:15 节次:2 |
3 |
授课地点 |
□教室 □实验室 □室外场地 □其他:体育专用教室 |
4 |
学生辅导 |
线上方式及时间安排:企业微信群线上辅导 线下地点及时间安排:结合上课情况安排 |
六、 教学安排及要求
七、选用教材
[1] 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 [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八、参考资料
[1] 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 [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3] 熊祥玲.大学生健康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4]张梦轩.上海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网络资料
[1]中国大学生慕课网,https://www.icourse163.org/
[2]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北京大学MOOC课程,http://moocs.pku.edu.cn
执笔人:常亚婷
参与人:
系(教研室)主任:钱丽娜
学院(部)审核人:王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