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2(跆拳道)》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实践 |
课程属性 |
必修 |
||
课程名称 |
大学体育2(跆拳道) |
课程英文名称 |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2(Taekwondo) |
||||
课程编码 |
|
适用专业 |
本科二年级学生 |
||||
考核方式 |
考查 |
先修课程 |
无 |
||||
总学时 |
64 |
学分 |
2 |
理论学时 |
4 |
||
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实践学时/上机学时 |
60 |
||||||
开课单位 |
体育教学部 |
二、课程简介
跆拳道是面向大学生一、二年级开设 的体育必修课。跆拳道是奥运会的竞赛项目,也是目前格斗类项目在全球发展会员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跆拳道品势和前踢,横踢,侧踢的技术要领及常用练习方法,介绍跆拳道比赛的主要规则和裁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跆拳道品势和前踢,横踢等基本技术,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部分学生能够应用规则和裁判法知识组织校内跆拳道比赛。旨在通过跆拳道项目的技战术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指标点 |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 |
|
知 识 目 标 |
目标1: 掌握基本的运动训练规律,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的能力;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
综合素质能力 |
能 力 目 标 |
目标2: 能够熟练掌握品势某章和基本腿法。能够运用所学进行简单的比赛。 |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
综合素质能力 |
素 质 目 标 |
目标3: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诚实守信,有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
综合素质能力 |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
教学模块 |
学时 |
主要教学内容与策略 |
支撑课程目标 |
跆拳道 规则 |
4 |
重点:跆拳道的基本规则,了解中国跆拳道基本发展现状。 难点:跆拳道的基本历史以及和中国武术的关系。 思政元素:通过跆拳道的规则树立纪律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线上线下结合,运用慕课及班级群进行学习,课上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最后通过在比赛中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
目标1
|
基本技术 品势:太极二章 |
14 |
重点:品势基本格挡动作及攻击动作 难点:手脚协同发力和动作美感,力量感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扎实认真的学习精神教学方法与策略: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视频慢动作,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最后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多种辅助练习和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力轨迹和发力感。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基本技术 侧踢 |
8 |
重点:支撑脚的旋转和动作轨迹路线的掌握 难点: 核心稳定性的控制能力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扎实认真的学习精神教学方法与策略: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视频慢动作,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最后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多种辅助练习和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力轨迹和发力感。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基本技术 下劈 |
|
重点:髋关节的旋转与正确的“三个平面”动作掌握 难点:核心稳定能力和腿部协调性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扎实认真的学习精神教学方法与策略: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视频慢动作,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最后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多种辅助练习和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力轨迹和发力感。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基本战术 |
6 |
重点:跆拳道竞技比赛中的防守反击战术 难点:防守反击距离掌握及时机把控能力
思政元素: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规则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策略:按照专业或者宿舍分组对抗,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除了比赛其他学生可以进行做裁判。 |
目标1 目标3 |
教学比赛 |
8 |
重点:学生根据所学的技术进行比赛 难点:各项技术的运用以及比赛意识的培养
思政元素: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规则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策略:按照专业或者宿舍分组对抗,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除了比赛其他学生可以进行做裁判。 |
目标1 目标3 |
身体素质 |
8 |
重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质量提高 难点: 身体素质练习枯燥,学生难以坚持。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对强健体魄的追求。 教学方法与策略:身体素质练习比较枯燥,多结合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进行,练习方式尽量多样化,积极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 |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考核 |
8 |
重点:考核技术的熟练和稳定程度 难点: 如何克服学生心理紧张
|
目标2 |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及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本课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成绩、技术考试等三个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的内容为出勤考核
2.技术考试(占总成绩50%):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和分值分配情况请见下表:
第一学期
1)品势:太极二章前10品(占30%)
考试方法:每次一人,站在制定的地点开始品势太极二章的前十品动作演练,根据品势扣分规则要求扣分,每出现一次小失误,扣分1分,每出现一次大失误,扣分3分。
2)侧踢:(计数占10%,技评占10%。)
考试方法: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人持脚靶做目标,考生面向脚靶按照侧踢的动作要求双脚轮流踢击脚靶。时长为20秒,根据踢击成功的次数决定得分。
第二学期
1、品势:太极二章完整章节(权重30%)
考试方法:每次一人,站在制定的地点开始品势太极二章的全部动作演练,根据品势扣分规则要求扣分,每出现一次小失误,扣分1分,每出现一次大失误,扣分3分。
2、下劈:(计数权重10%,技评权重10%。)
考试方法: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人持脚靶做目标,考生面向脚靶按照横踢的动作要求双脚轮流踢击脚靶。时长为20秒,根据踢击成功的次数决定得分。
侧踢 |
下劈 |
得分 |
20 |
20 |
10 |
18 |
18 |
9 |
16 |
16 |
8 |
14 |
14 |
7 |
12 |
12 |
6 |
10 |
10 |
5 |
8 |
8 |
4 |
侧踢、下劈技评标准:
评级 |
得分 |
要求 |
优秀 |
9-10 |
动作轨迹正确,发力正确,高度与准确度能够达到精准范围。 |
良好 |
7-8 |
动作轨迹基本正确,发力无误,高度与准确度能够基本达到范围内。 |
及格 |
6 |
动作轨迹有误,能够发力,高度与准确度偶尔达到范围内。 |
不及格 |
4-5 |
动作轨迹有误;发力错误;高度与准确度无法达到范围内。 |
品势技评标准:
评级 |
得分 |
要 求 |
优秀 |
27-30 |
动作准确到位,发力正确,高度与准确度能够达到精准范围。 |
良好 |
23-26 |
动作准确到位,发力无误,高度与准确度能够基本达到范围内。 |
及格 |
18-22 |
动作较准确,能够发力,高度与准确度偶尔达到范围内。 |
不及格 |
18分以下 |
动作有误,发力错误;高度与准确度无法达到范围内。 |
考核 模块 |
考核内容 |
主要 题型 |
支撑目标 |
分值 |
品势1 |
动作程序的记忆和动作标准 |
技能考试 |
目标2、3 |
30 |
品势2 |
动作程序的记忆和动作标准 |
技能考试 |
目标2、3 |
30 |
侧踢 |
动作组合能力及保持能力、速度与耐力 |
技能考试 |
目标2、3 |
20 |
下劈 |
动作组合能力及保持能力速度与耐力 |
技能考试 |
目标2、3 |
20 |
3、身体素质(占总成绩30%)
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中的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第一学期、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第二学期
附表.男1000米(女800米)跑评分标准(单位分.秒)
|
100 |
95 |
90 |
85 |
80 |
78 |
76 |
74 |
72 |
70 |
男 |
3'17" |
3'22" |
3'27" |
3'34" |
3'42" |
3'47" |
3'52" |
3'57" |
4'02" |
4'07" |
女 |
3'18" |
3'24" |
3'30" |
3'37" |
3'44" |
3'49" |
3'54" |
3'59" |
4'04" |
4'09" |
|
68 |
66 |
64 |
62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男 |
4'12" |
4'17" |
4'22" |
4'27" |
4'32" |
4'52" |
5'12" |
5'32" |
5'52" |
6'12" |
女 |
4'14" |
4'19" |
4'24" |
4'29" |
4'34" |
4'44" |
4'54" |
5'04" |
5'14" |
5'24" |
附.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评分标准(单位次)
|
100 |
95 |
90 |
85 |
80 |
78 |
76 |
74 |
72 |
70 |
男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
9 |
|
女 |
56 |
54 |
52 |
49 |
46 |
44 |
42 |
40 |
38 |
36 |
|
68 |
66 |
64 |
62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男 |
8 |
|
7 |
|
6 |
5 |
4 |
3 |
2 |
1 |
女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8 |
16 |
六、 教学安排及要求
序号 |
教学安排事项 |
要 求 |
1 |
王 煜 |
职称:讲师 学历(位):硕士 其他: |
2 |
授课地点 |
£教室 □实验室 £室外场地 □其他:跆拳道教室 |
3 |
学生辅导 |
线上方式及时间安排:企业微信群线上辅导 线下地点及时间安排:结合上课情况安排 |
七、选用教材
[1] 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2] 杜七一.现代跆拳道教程[M].湖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4月
八、参考资料
[1] 赵磊 林官仁. 中国大众跆拳道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0月
网络资料
[1] 中国跆拳道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taekwondo.org.cn/
[2] 北京大学MOOCs课程,http://moocs.pku.edu.cn
[3] 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执笔人:王煜
参与人:张涛 李秋生
系(教研室)主任:陈隆
学院(部)审核人: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