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
您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1(攀岩)》教学大纲
作者:admin 时间:2022-05-24 11:03:52 点击数:176

《大学体育1(攀岩)》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实践

课程属性

必修

课程名称

大学体育1(攀岩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1 Climbing)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本科一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总学时

62

学分

2

理论学时

4

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实践学时/上机学时

58

开课单位

体育教学部

二、课程简介

攀岩是面向大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体育必修课。攀岩是奥运会的竞赛项目,也是近几年来新增的一项奥运项目。本课程主要讲授准备姿势和攀岩装备穿戴、重心转移、攀岩手点抓握脚点踩点、顶绳保护的技术要领及常用练习方法,介绍攀岩比赛的主要赛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准备姿势和攀岩装备穿戴、重心转移、攀岩手点抓握脚点踩点、顶绳保护等基本技术,并能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旨在通过攀岩项目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指标点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

目标1

了解攀岩的起源发展,简单规则;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的能力;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思想道德品质

目标2:

能够熟练掌握装备穿戴、攀爬时重心的转移与岩点的抓握与脚点的脚法技术,了解攀岩其他技术。能够运用所学进行简单的攀爬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

目标3: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诚实守信,有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2-4: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

教学

模块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与策略

支撑课程

目标

攀岩

概述

4

重点:攀岩的起源发展,了解攀岩赛事,了解攀岩运动的精神

难点:攀岩的基本规则

思政元素: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勇敢的气质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班级群提前发送攀岩视频预习,课题讲解辅以启发式提问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目标1

装备

穿戴

4

重点:了解装备的组成部分(安全带、主锁、攀岩绳)

难点:装备受力的原理以及穿错装备会导致的后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讲解完后,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检查的方法检查小组内装备佩戴的正确性

目标2

目标3

基本技术(支点的抓握选择)

8

重点:针对不同方向不同大小与形状的手点进行正确的抓握(捏、握、搭、搂四种方式)发力、脚点的选择与发力(勾脚、挂脚)

难点:抓握手点时的发力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对强健体魄的追求。

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若干不同方向不同大小与形状的支点设置路线,让学生进行攀爬,途中有抓错的及时修改

目标2

目标3

基本技术(重心转移)

10

重点:固定三点(即四肢其中之三)移动第四点

难点:推重心时把身体重心降低,减少手部压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横移路线进行练习

顶绳保护(五步保护法)

重点:装备连接正确,了解装备受力情况

难点:五部保护法的熟练,保护位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与策略: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视频慢动作,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最后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目标2

目标3

顶绳保护(五步保护法)

8

重点:装备连接正确,了解装备受力情况

难点:五部保护法的熟练,保护位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安全考虑,在低空搭建保护站进行五步法保护

目标2

教学

比赛

8

重点:学生根据所学的技术进行比赛

难点:各项技术的运用以及比赛意识的培养

思政元素: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规则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策略:按照专业或者宿舍分组对抗,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除了比赛其他学生可以进行做裁判。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一般

身体

素质

6

重点:基本身体素质提高,身体质量提高

难点: 身体素质练习枯燥,学生难以坚持。

思政元素:培养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对强健体魄的追求。

教学方法与策略:身体素质练习比较枯燥,多结合游戏和比赛的方法进行,练习方式尽量多样化,积极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

目标2

目标3

专项

身体

 

6

重点:专项身体素质提高 

难点: 结合专项的素质练习难度较大,学生易放弃

教学方法与策略:结合专项的身体素质练习难度较大,通过讲解其必要性以及示范和专项的关联,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

目标2

目标3

考查

8

重点:考核技术的熟练和稳定程度

难点: 如何克服学生心理紧张

目标2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及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本课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成绩、技术考试等三个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学生无故旷课,一次扣20分;上课迟到、早退,服装不符合要求,一次扣10分;事假一次扣5分;病假不扣分(须有病历或检查证明,否则按照事假处理)。

2.技术考试(占总成绩50%):

第一学期

1)顶绳保护与装备穿戴:(占30%

考试方法:两人一组,相互保护攀爬,穿戴装备后相互检查,确保装备的穿戴正确,两人双方确认穿戴无误后,一人进行保护,一人攀爬考核的保护员需根据攀爬者的位置与攀爬速度进行走位与调整收绳的速度。攀爬者到顶或中途脱手时需要及时沟通,做好下降准备。

评分标准:

评级

得分

要求

优秀

27-30

设备穿戴正确,保护员走位与调整收绳的速度合理

良好

23-26

设备穿戴正确,保护员走位合理,调整收绳的速度较合理

及格

18-22

设备穿戴准确,保护员走位较合理,调整收绳的速度不匹配

不及格

15-18

设备穿戴不正确,保护员走位与调整收绳的速度不合理

2)攀爬:(攀爬高度10%,技评占10%

考试方法:两人一组,相互保护攀爬,穿戴装备后相互检查,确保装备的穿戴正确,两人双方确认穿戴无误后,一人进行保护,一人攀爬考核的攀爬者需对若干个岩点进行选择,选择后根据岩点的放心位置进行正确的抓握,脚点的选择。

攀爬高度

得分

7米

10

6米

7

5米

6

4米

5

3米

4

第二学期

1综合攀爬测试:(占50%移动距离30%,技评占20%

考试方法:在低空进行平移,做到固定三点(即四肢其中之三)移动第四点,推重心时把身体重心降低,减少手部压力。

评分标准:

平移距离

得分

8米

30

7米

25

6米

20

5米

15

4米

10

重心转移技评标准百分制

评级

得分

要求

优秀

86-100

动作干脆利索,重心降低,手点脚点选择合理,平移距离较远

良好

71-85

动作合理,手点脚点选择合理,平移距离合格

及格

60-70

手点脚点选择合理,平移距离合格

不及格

60分以下

动作不合理,手点脚点选择不当形成开门动作,平移距离不合格

考核

模块

考核内容

主要

题型

支撑目标

分值

重心转移

考察攀爬过程中重心转移的能力

技能考试

2、3

25

装备穿戴

按照攀岩装备正确使用方法穿戴装备

技能考试

2、3

10

攀爬

攀岩能力测试

技能考试

2、3

15

综合测试

攀岩综合能力测试

技能考试

2、3

50

3、身体素质(占总成绩30%)

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中的立定跳远(第一学期)、50米跑(第二学期)

附表.立定跳远评分标准(单位厘米)

100

95

90

85

80

78

76

74

72

70

273

268

263

256

248

244

240

236

232

228

207

201

195

188

181

178

175

172

169

166

68

66

64

62

60

50

40

30

20

10

224

220

216

212

208

203

198

193

188

183

163

160

157

154

151

146

141

136

131

126

附表.50米跑评分标准(单位秒)

100

95

90

85

80

78

76

74

72

70

6.7

6.8

6.9

7

7.1

7.3

7.5

7.7

7.9

8.1

7.5

7.6

7.7

8

8.3

8.5

8.7

8.9

9.1

9.3

68

66

64

62

60

50

40

30

20

10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10.1

9.5

9.7

9.9

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六、 教学安排及要求

序号

教学安排事项

   

1

黄嘉豪

职称:助教          学历(位):本科

其他:

3

授课地点

□教室         £实验室       R室外场地  

□其他:

3

学生辅导

线上方式及时间安排:企业微信群线上辅导

线下地点及时间安排:结合上课情况安排

 

七、选用教材

[1] 韩春远21世纪体育专业教材·户外运动系列:攀岩运动》[M].广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 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十二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6

八、参考资料.

[1] 丁详华.攀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网络资料

[1]中国大学生慕课网,https://www.icourse163.org/

[2]北京大学MOOCs课程,http://moocs.pku.edu.cn

[3]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执笔人:黄嘉豪 李毅航

参与人张涛

系(教研室)主任:陈隆

学院(部)审核人:王艳云